一路黔行
行程路线: Day0雅安-遵义 Day1遵义-梵净山-镇远古城 Day2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 Day3西江千户苗寨-荔波小七孔 Day4荔波-贵阳花溪-贵州省博物馆 Day5贵阳-雅安 镇远古城的黄糕粑是这趟旅程中最美味的食物。 这一趟贵州之行,从产生想法到付诸行动,没有超过一个月时间。这是我第二次自驾远行,上一次是在年的夏天,走的泸沽湖-大理-丽江环线。一车四人,是最舒适的出行配置。开车出行是我比较喜欢的出行方式,随意地说走就走,灵活的时间安排,几乎不用切换其他交通工具,还可以带上不少东西。我和钟哥充当车夫,蕾哥和钟嫂则负责睡觉、吃零食、玩手机。在出发前,我拟定了两条自驾线路。第一条:雅安-贵阳-荔波-千户苗寨-镇远古镇-梵净山-贵阳,全程km;第二条:雅安-遵义-梵净山-镇远古镇-千户苗寨-荔波-贵阳,全程km。两条线路都涵盖了当前贵州最热门的景点。考虑到钟哥他们只有五天的时间能够与我们同行,如果选择第一条线路的话,最后一天可能会比较赶,所以我们选择了第二条线路。 第一天下午四点从雅安出发,经乐山、自贡、泸州、绕道重庆,于晚上10点40到达遵义,里程公里。晚饭是在重庆江津区的一个服务区解决的,吃的是出发前购买的泡面、吐司面包等,还有长途开车必备的红牛饮料。由于到达的时间较晚,加上下雨,我们就近寻找了遵义城区的酒店入住,没有再去探寻这座城市的红色轨迹。9月不是旅游旺季,所以我们也没有过早预定住宿,一切的安排都随着行程的推进来制定。遵义,这座革命历史上的转折之城也成了我们此行的中转之城。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从酒店出发,前往两百多公里外的梵净山。一路上都在下雨,一路都在担心天气不好影响观景。天气预报梵净山近两天都有雨,但还是期待会有雨过天晴的奇迹发生。 早上10点多到达位于江口县的梵净山景区东南侧黑湾河入口,这里旅游配套设施比位于西侧印江县的护国寺入口更加齐备,是大多数旅行者的进山点。我们预约入园的时间是11点到12点,这个季节梵净山每日限流人。停车的时候就有当地人向我们兜售雨衣、鞋套、登山拐杖之类的东西,花了20块钱买了四件质量还不错的雨衣。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四件雨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景点门票和观光车、缆车票是提前2天在网上预约好了的,直接刷身份证就能够通过检票。梵净山是我国的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黔东北最为著名的景点。 从黑湾河进入景区后,先乘坐大概20分钟的观光车前往9.5公里外的鱼坳,这里是索道站和登山步道的起点。从这里徒步,需要攀爬近级石阶、陡峭的“万步云梯”,大概花4个小时可以登顶;如果选择乘坐索道,只需要花25分钟时间就能到达级阶梯处的万宝岩。我在来之前就看过相关梵净山游玩攻略,如果是晴天,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徒步上山,但今天天气不好,加之我们的行程安排紧凑,所以理所应当地提前选择了乘缆车上山。 天空一直下着小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在乘坐缆车上山的途中,刚开始还能看到缆车外边的山峰和树林,但随着海拔的上升,缆车逐渐被云雾遮盖住了,最后只能看到一片白雾茫茫。缆车可以乘坐八个人,除了我们四人,还有一家三口和一位年轻人,后来我们在镇远古城的豆腐脑店和千户苗寨的游方街都见到了这家人的身影。到了万宝岩之后,我们换上雨衣,开始了征服剩余近级阶梯的登顶之路。这有点像之前在喀纳斯景区,需要步行多级阶梯才能登上观鱼台的情景。 登山步道不算宽也不平缓,周末游客很多,加上有不少老年游客乘坐滑杆,所以步道还是显得有些拥挤。由于下雨的缘故,山下一直被茫茫的白雾掩盖。不过我们也很庆幸提前买好了雨衣,只是雨衣不透气,没多久雨衣内层就起了不少水珠。徒步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山顶平台。 山顶平台集中了梵净山所有的核心景观。梵净山的形象代言蘑菇石形如其名,屹立在悬崖边,十分抢眼。蘑菇石,高约十米,上大下小,形似蘑菇,是经亿万年的自然风化而形成,既像是天上飞来之物,也似地下生长而出,更是给人一种“遗世独立”之感。由于天气不好,加之人也很多,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时机和角度拍照。还好这里有现场取片的拍摄点,20元一张的照片在这里还算良心价格,在摄影员的安排下,我们一行四人在以蘑菇石为背景的大石头上,留下了这趟旅程的第一张合影。 蘑菇的旁边是梵净山的最高点老金顶,海拔米。在山间还有数个佛殿,这样的格局很像峨眉山的山顶平台。景区提示牌上边写了去老金顶游玩大概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往返,之前我一直以为天空之城位于老金顶之上,顾不得早餐那半个苹果的热量早已被我消耗殆尽,毅然决定和钟哥一起前往老金顶。 通往老金顶的道路是陡峭的单行道,只有手脚并用才能上行,攀爬难度堪比华山险道,这也是去往老金顶人少的原因。蕾哥和钟嫂也正是因为道路险峻,提前选择了放弃攀爬,待在山顶平台的游客中心等候我们归来。我们只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老金顶的最高点——燃灯殿,燃灯殿是一座很小的寺庙,庙内供奉了燃灯古佛像,据说这座小庙很像83版《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变化的那座庙宇。虽然燃灯殿有着古老的历史,但却不是我要寻找的天空之城。在询问了这里的工作人员之后,才知道原来中间有天桥相连,被誉为天空之城的是与老金顶遥遥相望的新金顶——红云金顶。夹杂着失望与期待的复杂心情,我和钟哥从另一侧的道路下了山。我们走得比较快,攀爬老金顶累计用时仅40分钟。 比起老金顶,攀爬红云金顶的人就特别的多了,全程几乎都是人挤人,而且道路的宽度仅能容纳一人,雨天路滑,更是严重影响了攀登的进度,工作人员不时通过扩音器喊话,提醒大家加快攀登速度。起初后边排队的游客还在不断地增加,但随着雨势的增大,有不少后边来的游客选择了放弃。我们四人被困在了队伍之中,就如过河卒子,只能选择向前。攀爬红云金顶的道路同样十分险峻,部分路段的落脚点是仅能容纳一只脚的小坑,需要抓牢铁链手脚并用才能往前。红云金顶位于山峰顶部,山峰的上半部分一分为二,彷佛是被斧子劈开一样,中间由一座天桥相连,这里就是网传的天空之城了。峰顶的面积不大,天桥两头是两座小型寺院,这里是梵净山游玩的终极打卡之地,如果不礼佛,几分钟就能看完。天公不作美,即便你已使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勇气来到它跟前,它依然不为所动,惊世骇俗的梵天净土被藏在了厚厚的云雾之中。不为梵音、不为求佛的我们差不多算是看了个寂寞,站在山顶更多地只能发挥想象力了。云蒸霞蔚和云蒸雾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展现了晴天和雨天最大的差异。 听说来梵净山能遇上晴天的概率仅有十之一二,即便是晴天游玩,红云金顶也很可能被云雾遮挡,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等待它出现的那一刻。古人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梵净山加深了我对这个观点的认可。虽然第一站梵净山作为期待值最高的景点,我们没能如愿观到胜景,但它的神秘而独特的气质,也为将来某一天的再来留下了念想。登山的乐趣往往不是我还没去过,而是它就在那里。下山途中,突然就有一种感悟涌上心头: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去不了必定会留下%的遗憾,去了则可能会留下50%的遗憾,那么我还是愿意前往,毕竟至少会有50%的收获。这样的想法产生后,整个人都觉得豁然开朗起来,心情也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 返程走的还是来之前的路。在返程的索道车厢里,我们遇到了正在讨论照片的一家三口。我把从红云金顶往山顶平台方向拍到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把从山顶平台往红云金顶方向的照片给我们看,我们都惊奇地从各自的照片中找到了穿着不同颜色雨衣的对方,于是加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zc/6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冬天有寒冷才好的开花的雪滴花,秋季种地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