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771.html

欢迎订阅『PITAKA文化艺术』

收藏智慧,分享美好

“五树六花”是南传佛教植物与傣族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本土化的显现。“五树六花”大都是生长在热带的植物,“五树”——菩提树(Ficusreligiosa)、高榕(Ficusaltissima)、贝叶棕(Coryphaumbraculifera)、槟榔(Arecacatechu)、糖棕(Borassusflabillifer);“六花”——荷花(Nelumbonucifera)、文殊兰(Crinumamabile)、黄姜花(Hedychiumchrysoleucum)、鸡蛋花(Plumeriarubra)、缅桂花(Micheliachampaca)、地涌金莲(Musellalasiocarpa)。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殊兰(Crinumamabile)。提到它的名字,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好奇和文殊菩萨有什么渊源,因为从花型上看,真的找不出相似的蛛丝马迹,后来还是顺着“五树六花”的出处,发现这种花名的傣文发音为“锅里罗龙”,与傣文发音的“文殊菩萨”谐音,因而得名。

19世纪白文殊菩萨唐卡

文殊菩萨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是诸佛智慧的化身,过去诸佛之师,而文殊兰也有个别称,称为“十八学士”,多少也与文殊菩萨有所相应。

文殊兰被称为「兰」,其实也是个误会。文殊兰其实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尼、苏门答腊,常长于海边地区、河旁沙地及山涧林下阴湿地,现在常作为花园观赏植物栽培,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以及台湾等地。这个品种也是典型的海漂植物,花期6-8月,花型素雅美观,常用来赕佛。

从文殊兰的英文名称中我们又可以了解它的另一个特性。它的英文被称为Poisonbulb,所以我们就知道文殊兰全株有毒,尤其以鳞茎毒性最强。文殊兰全株均含石蒜碱(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等多种生物碱。如果误服可引致呕吐,腹痛,先便秘后剧烈下泻,呼吸不整,脉搏加快,体温上升等;大量误服可引致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

文殊兰有毒性也有药性,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文殊兰性味辛、凉、有小毒。有消肿止痛、降火气、行血散瘀之效,对火气大、跌倒损伤、痈疖肿毒、咽喉炎、牙痛、头疼及蛇咬伤等有治疗之用。新鲜的叶和鳞茎,捣碎后敷上患处,对治疗软组织受损、闭合式骨折、关节炎、挫伤或叮咬之红肿有帮助。台湾原住民排湾族及阿美族,都以文殊兰治疗刀伤、消肿止痛及蛇咬。

文殊兰的这点特性有点「烦恼即菩提」的意味,浑身是毒,但花可怡人,亦可救人,犹如我们修行,转识为智,自利利他。

文殊兰

六花之一

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

学名:Crinumamabile

傣文名:锅里罗龙

佛教五树六花之一,赕佛鲜插花卉

文殊兰作为南传佛教的“五树六花”之一,常种植在寺院的庭院之中,不仅是很美丽的观赏花卉,也是赕佛仪式中必不可少的鲜花之一,代表一种虔诚的理念。

除了前面提及的药用功能,文殊兰还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有很多非常实际的应用。比如,台湾原住民达悟族,会从文殊兰的假茎中撕下一片片的薄片绑于绳子上,形成长串再撕成细长条,再于底部绑上重物垂入水中,作为吸引鱼类入网之用。还利用文殊兰的叶片,包住烧石灰的陶锅以减低陶锅温度下降的速度,使烧出来的石灰能够和槟榔一起嚼食。此外,排湾族、平埔族、卑南族及绿岛的居民,还将文殊兰作为地界指标植物。

PITAKA艺术图

PITAKA桑编

斑马关联阅读:佛教植物|五树六花之莲花点击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zc/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