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中的植物
寺庙是佛祖在世间的后花园,是西方极乐世界在人间的情景再现。除了庙宇殿堂等宏伟建筑之外,有生命体征的植物是寺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中植物配置类型也和宗教特点相结合,对于佛教文化的体现和园林意境的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融为一体,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一样,理解古代寺庙中的植物形态,也能够充分体会传统建筑的空间文化内涵,以及植物对宗教的作用。 一、佛门三宝树 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摩尼一生中几个重要时刻都与植物息息相关。他于无忧树下诞生,自菩提树下顿悟,在娑罗双树间涅槃。《佛教的植物》一书中也记载:“佛门三树让佛意以植物种类成为人间的活化石。” 1、菩提树 菩提树(FicusreligiosaL.)为桑科常绿乔木,叶心形带尾尖,原产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常见栽培。梁武帝天监元年(年),就有广州光孝寺引种菩提树的记载,成为岭南菩提树之祖。广东曲江南华寺内种植了32株菩提树,树龄已逾年。 2、娑罗树 娑罗树(AesculuschinensisBunge)也被称为七叶树,龙脑香科娑罗树属,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似烛台,如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象供奉着烛台。相传释迦牟尼入涅盘时,娑罗树同时开花,林中一时变白,如同白鹤降落,因此又称为鹤林、鹄林,所以娑罗树常见于古老的寺庙当中。 3、无忧树 无忧树(SaracadivesPierre)小型乔木,羽状复叶,树枝雄伟,叶大翠绿;花序大型,花期长。着花多而密,红似火焰,像一件件袈裟高挂枝头,成熟后变深绿色,是高雅的木本花卉,广泛的用于庭院的绿化种植。《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说:“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 据说,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 滑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zc/10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孟郊一首游子吟,刷爆年前朋友
- 下一篇文章: 巴掌大的铜钱草叶子是怎么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