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遇见秋分
“岁时9月22日秋分” 太阳到达黄经度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任淡如摄 壹叶落。风起。 澄澈的是碧云天,斑斓的是黄叶地。 这天气是凉了。 从立秋到霜降,秋季拢共九十日,秋分正在第45日。 江南多水,多桥。此时若扳着桥上的青石板下望,眼前是一派秋水明净,凛冽生寒,正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不会知道,几十年前有个叫陈喆的人,写了几十本小说,她写过一本《碧云天》,又写过一本《寒烟翠》。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两本书名来自同一句宋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更不知道这看起来柔情缱绻的一句词后面,是一段刚得不能再刚的往事,写这句词的人,是一个刚得不能再刚的硬汉。 贰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年),野心勃勃的西夏李元昊突袭大宋边境金明寨,围攻延州,挑起三川口之战。三川口之战后,朝廷终于记起了因为爱直谏被贬在越州的范仲淹。于是,52岁的范仲淹被派往延州,以文官任武帅,开始戎马生涯并屡建奇功。他在延州整军备战,夺回塞门诸寨,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又遣任福破白豹城,迫使入侵保安、镇戎军的西夏军撤兵。遣狄青等攻取西界芦子平,遣种世衡兴筑青涧城,营田实边。遣朱观等袭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生性悍勇、很少退却的西夏兵,就这样被范仲淹逼得步步后退。那首“碧云天黄叶地”,大概就写在这风云激荡的一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范仲淹能文能武,但不止能文能武。他给了狄青《左氏春秋》,给大宋留下会读书、能打仗的良将;他又把来投奔军旅的张载打发回去,给大宋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儒。离开延州后,他更在庆历三年(公元年)发起革除朝政弊端的一系列变革,史称庆历新政——算起来,庆历新政比熙宁变法要早了二十六年。可惜,范仲淹遇到的是宋仁宗,而不是锐意改革的宋神宗。庆历新政失败以后,范仲淹再没有回到京城,但也没能退休回乡——他在词里“黯乡魂”的苏州。在苏州,范仲淹是拥有一整座山的。苏州城南有天平山,宋仁宗曾把这整座天平山赐给范仲淹。这座清幽灵秀的山,正合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山居,山间的房子里,推开窗看得到友人从山下走上来,青石板路上一派乱生的绿苔。桂子落下来,满书卷都是一股子暗香。晚秋枫叶红时,更是醉人,只是现在还早,秋分要走到晚秋,还要三个节气哪。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 秋分是农历八月的节气。秋季九十天,此时刚好中分秋季。这和春分是一样的。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秋分十五天,每五天一候,共有三候。 任淡如摄 初候开始,雷也匿伏起来了。雷是二月阳气旺盛时发声,八月阴气旺盛时收声,世间应蛰伏的万物也随着雷匿伏起来了。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二候开始,蛰虫开始用细泥筑藏身用的洞穴了。 蛰虫坏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三候开始,水源逐渐干涸。《礼记注》里说,水本是阳气形成的,阳气旺盛的时候水多,阳气消减时水就少了。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肆还记不记得小满的时候,我跟你们说过: (植物染布)最难染的是绿色。丝瓜都老了的时候,把丝瓜叶采下来,慢慢地染上一天,能染出带着清香的、无法形容的嫩绿色。 那么,现在便种下一株丝瓜吧。 任淡如摄 我今年在家里的阳台上种了一棵丝瓜,私塾的院子里也种了一棵。 阳台上的丝瓜,结了两个很小很小的迷你瓜,被我做了汤吃掉了。因为阳光不好,有时候也忘记开窗通风,它的叶子,总是稀稀拉拉,长不大的样子。 院子里那株丝瓜,说来真是惊奇,它从室内一个花盆里长出来,试着要沿着窗帘绳爬出去,被我发现了,搬到院子里去养起来,它蔫过几次,最后自己奋力爬上了水管,现在已经爬到二楼了。努力一点的话,我想它可以爬到露台上去,象很久以前的一株丝瓜一样,从露台上垂一个大大的瓜下来。 如果你们也种了丝瓜,这时候就可以把丝瓜叶摘下来染色了。到这时候,丝瓜也老啦,丝瓜架也该腾空了。没有来得及吃的丝瓜,悬荡在藤架上的,就拍打拍打,把外皮剥掉,剥出一个干净秀气的丝瓜瓤,用来洗澡,洗碗,都好。 当然,这个时候可以做的事情不止是染布,剥丝瓜瓤。趁着葡萄快到尾声,做点葡萄酒吧。还有,要看石蒜,也最好趁这时候。 任淡如摄 说石蒜也许你没反应过来,因为多数人叫它曼珠沙华或者彼岸花。 这是石蒜开得最好的时候。它在空地上悄然绽放,或者三两成群,或者顾影自怜——那实在是一种奇异的花,一枝也可以开得艳红如血,妖娆生姿。但农人却告诉我,这花多生在荒郊野外墓地,大不吉利。 中国民间对它的忌讳和日本民间唤它彼岸花,源头是一样的。 在日本民间,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这是上坟的日子,石蒜开在秋彼岸期间,故日本唤它作彼岸花。都和黄泉彼岸相关。 秋分,正是秋彼岸。 生老病死,哪里有谁能够避过呢? ▼ 作者:任淡如 本文首发于菊斋。欢迎个人扩散、转发,公号转载请联系菊斋开白授权。▼ 深浅之间有淡庐 隐居于文字之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pz/5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数一数,这些略阳特色农特产品你知道多少
- 下一篇文章: 曼珠or曼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