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园系列中科院昆明植物园下
昆明植物园不仅仅是游客观赏植物,放松心情的地方,更是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相辅相成,成为认识植物,利用植物,保护植物的重要科研根据地。 昆植的所训:“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出自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枚乘的《七发》,意为:陈说山川之本源,尽名草木之所出。 这是昆明植物所的奠基铭,也是中国植物学者的毕生追求,由吴征镒老先生题写的这八个字正静静躺在植物所的一块清石上。 No. 01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为了保存地球上重要的野生生物资源,昆明植物所筹建了中国的“种子方舟”。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世界会像《星际迷航》中所描述的一样,无法拥有充足的粮食,人类只能带着地球上的生物飞向遥远太空。那时,种子方舟将成为植物的希望,继续在未来生根发芽。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保存量居亚洲第一,与英国“千年种子库”和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质库”等一起,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 分布在全国的种子员将种子送到这里,经过工作人员悉心的分选和清理,进入位于地下6米的冷库,冷库的温度保持在零下20摄氏度。出入冷库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并且动作迅速。冷库中的种子被放在一个个特制的密封玻璃罐,整齐排列在钢架上。 (由于保密要求,不可对冷库进行拍摄,所以此处无图却是真相) 大家最熟悉的是千年古莲子,但事实上,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植物,如水稻和小麦的种子能存活多年,而棉花种子则能存活6.7万年之久。 “杏黄兜兰、弥勒苣苔、巧家五针松、水松……一大批珍稀、濒危植物,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特有植物种子、野生近缘植物种子在“种子方舟”落户。” ——引自网络 No. 02 植物科学绘画大师 在夏令营的开幕仪式上观看了曾孝濂老师录制央视《朗读者》节目,没想到真的能在昆明植物所偶遇路上遛弯的曾老。 曾孝濂老师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和植物分类学家,以及参与绘画工作的插图师人一起,一共用了45年的时间,编纂出了全世界最大型的、种类最丰富的一套巨著《中国植物志》。 他一共为包括《中国植物志》在内的科研著作,创作过两千多幅栩栩如生的植物科学画。长期从事科技图书插图工作,已发表的插图有余幅。——引自百度百科 曾老师以及其夫人都非常和蔼,和蔼又羞涩的答应合影,大概也没有料到现在的00后追星都追到他身上了。 为我们拍摄的是微博上的人气科普博主植物眼,他同时是昆明植物园科普馆的老师,同样有幸与张老师合影。 陈列在昆明植物所所史馆的曾老师绘画作品 所史馆其他参与《中国植物志》编写的插图手稿 植物科学画在西方享有盛誉,作品价值高达几十万美元,但是中国的植物科学画起步晚,传承少,尤其是曾老不畏艰难,自学成才,是那代老植物学工作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缩影。 No. 03 最后,介绍一些昆明植物园中的植物 -No.- 01 忽地笑 拉丁学名:Lycorisaurea(LHér.)Herb) 别称:铁色箭、黄花石蒜 石蒜科石蒜属 与人们熟知的石蒜是近亲,犹如一群披着金丝的鸟儿停落在绿色荒野。如果说石蒜的别称曼珠沙华是黄泉和死亡的象征,忽地笑带来的则是希望与欢乐。 No. 02 云南含笑 云南含笑 (学名:MicheliayunnanensisFranch.exFinetetGagn.) 木兰科,含笑属乔木。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 云:"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寸半许......春发紫苞,苞坼蓇葖,洁白如玉,微似玉兰而小。开花五出,细腻有光,黄蕊茸茸,中吐绿须一缕,质既缟洁。” 云南含笑算是含笑属里冰清玉洁的一支,含笑属分布广泛,云南是中国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孕育出特有的含笑花,其花极芳香,可提取浸膏,为优良的观赏植物;叶有香气,可磨粉作香面。 No. 03 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 拉丁学名(Musellalasiocarpa(Franch.)C.Y.WuexH.W.Li) 芭蕉科地涌金莲属 地涌金莲花如其名,产云南中部至西部海拔-米地区,为云南特有的植物。还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在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在傣族文化中是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 即便在文学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但云南民间还是以其假茎作猪饲料,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吧。同时少数民族的医药中还利用其茎汁解酒、解毒药物。 肯定会被其硕大金色的“莲”迷惑,误以为这是它的花朵,事实上生于叶腋处一簇的才是它真正的花朵,地涌金莲的花朵清香、娇嫩,花期长达半年之久,而金色如花瓣的部分是其着生于假茎上的“叶子”。 图1.2来自网络,侵删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jc/9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女性气色好,坚持吃的好食物,营养丰富延
- 下一篇文章: 书香园林二十四时节大雪在球根花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