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扶沟有个农民博物馆
翟建军的农民博物馆不在翟楼村内,而在翟楼村东北不远处一条南北方向的乡间柏油路路西。院子占地约6亩左右。主人自己起名叫它“今小凹”。院内北部为主人自办的家具厂,中部是个蔬菜交易场所,浓郁的杨树荫下摆放着一些比较“笨重”的展品,南部是农民博物馆。上图就是农民博物馆外景。 展览馆面积约有多平方,展厅内不同时代的旧家具、旧农具、旧物品,如土犁、木楼、镰刀、斧头、织布机、马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上图为展厅内部一瞥。 四十多岁的农民博物馆主人翟建军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娴熟木工技术,经营者一家木工家具厂。他酷爱民族文化,喜爱收藏古董,一厂养馆,自办了这个独具特色的农民博物馆。这是他和他的“宝贝”合影。 霍其朝先生摆弄的这个物件,是旧时大户人家用的食盒,用料和做工都十分考究。 做工精美的旧式家具。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抑或是民国时期的,笔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故而说不准。但就其风格来说,不像是明代的。 做烟花爆竹裁切纸张用的大裁纸刀。 这两个水桶一样的东西是“烟火大花”,是民间烟花制作“绝无仅有”的。翟楼村烟花炮竹生产起始于明代,有多年历史,所生产的“鲤鱼跳龙门”、“火马”、“火桥”、“炮打月明城”、“滴滴金”等十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翟楼村被称为“烟火之乡”。制作技术已经列入周口市非物质文文化遗产名录。据说,翟建军的先祖曾是烟火绝技发明人。如今他也算得上是烟火绝技的传承人了。 这两把汉代指挥刀和宝剑都出土于翟楼村本地。翟楼村有古代文化遗址一处。翟楼村南边就是著名的支亭寺和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两处毗邻,想来翟楼村的也应该属于仰韶文化遗址。 展厅里展出的古代陶罐、陶马、陶鼎、空心砖......大多出土于翟楼本地,多为两汉时期的东西。 一架旧式织布机。这号东西,不要说城里,就连乡下农村也很少见了。 捣蒜瓣用的石蒜臼和陶蒜臼。 精美的旧式家具上的雕花装饰。 一盘精致的石磨。 博物馆主人手里拿的是一个铁砚。古今人常说的“铁砚磨穿”就是这个玩意儿。看了室内的,再看室外的东西。这是几盘石磨盘。 这是一个石臼。怕损坏,主人把石臼头换成了木的。 这通石碑是翟氏先祖碑,上面刻有“诰封封文林郎……”的字样。翟建军说,文化革命期间村人怕被砸毁,埋在了地下。被翟建军收藏立在了博物馆里。 一架旧式汲水用的辘轳。 这个东西,博物馆主人视为“镇馆之宝”。这应该是一个石龙首。翟建军说:不久前城里来了一位局长,说这个东西叫“赑屃(音bixi)”。我看了之后说道: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人们常说的驮碑的赑屃,而应是某种建筑物上的构建。房屋上用不了这么笨重的东西,它应该是古代桥梁上“镇水”的饰物。我说到这里,翟建军说:您说得对,这个东西我就是在鄢陵陶城一个叫做官庄(音)附近的河边搜集到的。我建议翟建军上网查查,龙生九子各有所好,看哪个龙子性喜水,就是它了。(这个石刻应该蚣蝮之首,传说是龙生的九子的第六子,性善好水,又称吸水兽,会调节水量,使河水“少能载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倍受百姓崇敬。故常常被作为桥梁上的雕饰,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桥会永避水害,长存永安,是桥梁的守护神,) 展览园里,霍先生兴致勃勃地推起了石碾盘上的石碾滚。 这辆旧式太平车摆放在展览园里的最北部。车子上了油漆,看着还挺新。而车把上挂的“油挂搭子”(给车子膏油用的)确实是一个旧物,不是挂在这里,也差一点认不出来。 在这辆太平车前,博物馆主人翟建军和骑友霍其朝合影留念。就取“太平之意”吧,祝翟建军、霍先生和天下人太平无事,和谐吉祥,共享美好的“中国梦”! 最后说上一句:农民博物馆里的展品和藏品确实丰富,值得一看,从中不但可以领略古代中原农耕文明、农耕文化也可以看到看到一个普通农民热爱民族文化传统,为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而不懈拼搏的博大胸怀。(长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gy/10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九种ldquo吉祥花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