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诗词课秋水为神玉为骨节选
金陵怀古意|轻文艺二十四节气 图片设计:西米 住在长江大桥以北的时候,秋天我常到家附近的浦口公园散步。水边的木芙蓉是迎客的花,早晨时为白色或浅红色,中午之后就变为深红色。湖中的小岛上,有一片绿荫遮盖的草地,一枝石蒜花开独秀,在深草丛中独自起舞。去公园并不是纯粹看花,有时候就是坐在水边的石凳上发呆。湖水不盈不枯,水面清澈,水波明净,没有春水的绿,没有夏水的浊,也没有冬水的寒意逼人。这就是秋水啊。古人描写美人的眼眸时,常用一汪秋水来形容,不是没有道理的。李贺在《唐儿歌》中吟道:“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韦庄的《秦妇吟》也是照搬不误:“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李商隐见了汉代李夫人的塑像忍俊不住感叹:“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相信有一双秋水明眸的女孩,其内心也一定是纯净娴美的。秋水透澈寂寂,净如明鉴,明朗、空灵、纯净,望一眼,心情就慢慢放松下来,心里好像被什么通彻照亮,只想和漂浮在水面的那几片叶子一样,没有任何挂碍地神游一会儿。偶尔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发呆上,并不是什么罪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多部门曾经建议,人们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这真是一个好建议。假如许许多多的工作、需索、欲望、困难,都在悄悄撕裂那个内在的我,那这个“发呆”的5分钟,也许就是它悄悄愈合的时候。停止思考,停止期待,停止责备,也停止懊恼……一切都停止时,另外一些东西就会伴随“清净”生发。图片设计:西米赫尔曼·黑塞有一本特别的小书《温泉疗养客》,记录了这样一段“发呆”:“在我们生命中,无论平时情况怎么样,有时会出现那么点像幸福、满足的东西。是的,它不会长久停留,这或许更好。在那一刻间,感觉是多么美妙,安居的感觉,拥有家园的感觉,与花草树木土地泉水为伴的感觉,为一小块地、为五十棵树、为几畦花、为无花果树和桃树负责任的感觉。”多好的感觉啊!既可以在平静的确信中得到满足,也可以在思念、记忆和期盼之中,得到满足。想念一个人时,人们常常用“望穿秋水”来形容。那种思念的心情未必就是焦虑。也许就像我一样,独自坐在水边,看着蓝天倒映在水面上,看着树影和自己呆呆的表情倒映在水面上,看着往事的回忆倒映在水面上,看着几条鱼牵引着自己的心思在水下慢慢游荡,有一点忧伤,又有一点甜蜜。心里是空荡荡的,又好像装满了什么。古人临近秋水,多是感怀送别。“昨日留欢今送归,空披秋水映斜晖”(韩翃《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那秋水不言不语,却又有千言万语;那明眸并不善睐,却自有一种深情在。那种深情不仅仅是人的深情映射,也是自然山水的深情。我曾经在秋天的漓江上漂流过,人在船上,却又在画里。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的这首小诗写出秋水的魂魄。 这时候,人的双眼并不想记录下什么,只想静静地发呆一会儿。 我曾在泗阳的一条江边,看落日在芦花中坠落。 水光接天,江边露出了浅浅的一层白沙,近处水边静静泊着一条船。我望着水面,船也望着水面。我们都知道迟早都要出发,走向更远的地方。但这一刻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安享于这一方秋水。 这一刻的幸福感就是,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秋水告诉我,在人潮涌动的路上,不妨让灵魂慢一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zz/10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风雨兰怎么养才能实现爆花,需要掌握一些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