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导读知节气秋分一场秋雨,一场寒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银河系的“妈妈导读知节气”系列第16期又跟大家见面啦!我们用音频、图片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带大家一起了解“秋分”。秋分时间点在9月22-24日之间。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一样长,另外秋分也意味着秋季正好过去了一半。从这天开始,北半球的黑夜一天天变得比白天长,地面热量散失得也越来越快。秋分以后,打雷和闪电渐渐消失,降水减少。白天秋高气爽,夜晚星光朗照,继续观察北斗七星,就能见到斗柄直向西方的时刻。秋分三候“候”是古代气候学上的一种基本时间单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共有七十二个。它是古人根据黄河流域动植物和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等编写而成的,分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两种。而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三候,这三候简明概括了这个节气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看看“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雷电天气开始逐渐减少。二候,蛰虫培户。由于天气开始变冷,小虫子们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到土里的洞穴,准备过冬。三候,水始涸。雨水逐渐减少,因此人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农耕从白露开始,就进入了“秋收”时节。秋分到,气温下降的越来越快,地面热量已经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秋季成熟的庄稼无论好坏都要收割了。农谚说:“秋分无生田,不熟也得割。”这时节,“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大忙开始了。农民们一边忙着收割稻子、高粱、玉米、向日葵、豆子,一边抓紧耕地,准备播种冬小麦和油菜。农谚有云:“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已经到了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火红的石榴、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柿子、金色的梨,五颜六色的水果全都成熟了。虽然现在有许多水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但其实水果是有季节性的,选择那些按自然规律成熟的时令水果,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新鲜度高、营养丰富,对身体最有益处。那么我们如何“过节气”呢?观察三候观摩秋收秋分三候中第一候和第三候与天气有关,第二候与昆虫有关,我们可以多留心一下。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变大,已经明显能感觉到早晚的凉意,白天虽然有太阳,但也不像夏天那样燥热,而是暖洋洋的。从白露开始,我就隔三差五的带着孩子去农村,说是帮亲戚家秋收,其实捣乱的成分比较多,就想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谷子有一人高,怕被小鸟偷吃用网子围了起来。谷叶很扎人,原来“摘谷”是用剪刀一个一个的把沉甸甸的谷穗剪下来。一到秋收季节,马路和房前屋后都成了晾晒场,剪下来的谷穗被运到附近的马路上,平整的摊在地上。农民们带着草帽站在谷子附近,看着来往的车辆压在谷穗上,谷子散落一地。待傍晚把谷子收起,第二天去“打谷”,就成了我们吃的小米啦~新鲜的小米拿回家,我们连喝四天,奶奶说:这小米太好吃了,吃多少都吃不够。谷子收完就轮到花生了,今年雨水多,花生不好拔。我问他:你知道花生怎么才能从泥土里出来呢?他说:敲门。好像也挺有道理的,多有生活常识的两岁孩子呀!戴着手套拿着小爪钩,一刨、一拔,花生连同泥巴一起被拽上来,连忙抖落泥土,否则等太阳把泥巴晒干,就不好办了!蹲在地里捡掉落的花生,抱着小鱼儿一边剥,一边念:麻衣服,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哦,不对,这个花生的帐子是粉的,再来一遍:麻衣服,粉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拿一个塞嘴里,花生好甜,吃的满嘴都是。通过这次难得的观摩,孩子知道他爱喝的小米粥是怎么来的,花生不是敲门就会从地下出来的,这是最好的“食育绘本”吧!读古诗古代文人们也创作了很多关于秋分的诗句,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读一读。杨公远《三用韵十首(其三)》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间。元稹《秋分八月中》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彼岸花开红花石蒜,民间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彼岸花”。它在秋分前后开放,颜色十分艳丽平时我们看到的“一朵”彼岸花其实是由4-7朵花形成的花团。它还有个明显得特征是花瓣向后翻卷着,而雄蕊和花柱一条条向外伸出很长,姿态秀丽。彼岸花很美,但鳞茎有毒,千万不可误食。放风筝秋分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传统风筝有燕子的、金鱼的、老鹰的,我们也可以自己用纸糊一个,还记得小时候都是自己作骨架再用浆糊粘起来。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大人和孩子们可以拿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找一处空旷地,比比谁的风筝飞的最高。五禽戏秋分还有一个习俗——五禽戏。据说五禽戏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在秋分时节人们就会去练练这种气功,强身健体。你知道模仿的是哪五种动物吗?(虎,熊,鹿,猿,鹤)祭月中秋节中国古代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但是“秋分”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北京的日坛、地坛、月坛和天坛是古代皇家的祭祀场所,按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分设在北京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月坛就是皇家祭月场所。我国其他地方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比如在《北京岁华记》里面,就记载了老北京祭月的习俗。书中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团圆节,也是丰收的节日。中秋节这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团团围坐。桌上摆满各种刚成熟的新鲜水果,还有不同口味的月饼,圆圆的月饼像天上的月亮。大家一起聊天、赏月,听长辈们讲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竖鸡蛋“秋分到,蛋儿俏”。还记得春分立鸡蛋么?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立蛋”。其实,鸡蛋每天都能立起来,就是需要些耐心和技巧。秋分吃食1.秋菜在岭南地区有个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也叫秋碧蒿。在秋分那天,可以去田野中搜寻,多见是嫩绿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喝秋汤意在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如果实在找不到秋菜,吃点苋菜也是不错的。2.鸡蛋“竖蛋”后当然少不了吃蛋,鸡蛋营养丰富,秋分吃蛋,益处多多。3.汤圆秋分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吃汤圆的习俗。除了煮来吃,农民们还要把十几二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杆叉着放在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4.螃蟹俗语有云,“秋分食蟹忙”。秋分是螃蟹最肥美的时候,海蟹、淡水蟹都是最好吃的时候。“秋分吃食”过后,大家秋分家宴的菜谱估计都有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奉上Livia的手绘“秋分”,祝大家秋分快乐!本文的大部分文字来源于《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秋》。往期“知节气”:妈妈导读知节气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妈妈导读知节气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妈妈导读知节气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妈妈导读知节气 大暑到,暑气冒妈妈导读知节气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妈妈导读知节气 立竿无影夏至来妈妈导读知节气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妈妈导读知节气 芒种忙种妈妈导读知节气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妈妈导读知节气 立夏见夏妈妈导读知节气 雨生百谷妈妈导读知节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妈妈导读知节气 春分到,蛋儿俏妈妈导读知节气 每个节气都值得好好过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知节气过节气添加小助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zc/6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圣诞节过后,还有年宵花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