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养花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光照水分
温度与养花有什么关系? 温度是各类花卉生存的重要条件。不论其他环境条件如何适宜,如果没有适合的温度条件,花卉就难以生存。每种花卉的生长发育都有其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根据花卉原产地温度情况,可将花卉分为高温类、中温类、低温类。 1、高温类:如米兰、一品红、瓜叶菊、大岩桐、倒挂金钟等。在华北地区养殖,冬季室温最低要保持在12℃以上。 2、中温类:如白兰、茉莉、扶桑、天竺葵等,冬季室温不得低于5℃。 3、低温类:如夹竹桃、桂花、金桔、代代、苏铁等,冬季室温不低于0℃即可。温度过高或过低,花卉的正常生理活动都会遭到破坏,生长就会停止,严重时整株死 光照对花卉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光照是花卉植物制造营养物质的能源,没有光的存在,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花卉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花卉植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花繁叶茂。不同种类的花卉对光照的要求是不同的。 花谚云:“阴茶花、阳牡丹、半阴半阳四季兰”。按照花卉对光照强度不同的要求,可将花卉分为阳性花卉、中性花卉和阴性花卉。 1、阳性花卉:大部分观花、观果花卉都属于阳性花卉,如玉兰、月季、石榴、梅花、紫薇、柑桔等。在观叶类的花卉中也有一部分阳性花卉,如苏铁、棕榈、橡皮树等。多数水生花卉、仙人掌与多肉植物也属阳性花卉。凡阳性花卉都喜强光,而不耐蔽荫。如阳光不足,则易造成枝叶徒长,组织柔软细弱,叶色变淡发黄,不易开花或开花不好,易遭病虫害。 2、阴性花卉:在蔽荫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文竹、茶花、杜鹃、玉簪、石蒜、爬山虎、常青藤、大岩桐、仙客来、秋海棠等。如长期处于强光照射下则枝叶枯黄,生长停滞,严重的甚至死亡。 3、中性花卉: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但夏季光照强度大时需稍加蔽荫,如桂花、茉莉、白兰、八仙花、棕竹等。综上所述,各种花卉对光照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即是同一种花卉,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也不一样,幼苗需光量可逐渐增加,阳性的菊花却要求在短日照的条件下形成花蕾。 水分对花卉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水是花卉生长繁衍的必需条件。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因为水分吸收超过消耗,花卉体内水分过多,则植株生长细弱,抗寒力下降,抗逆性减弱。如果长期水分过多,就会造成烂根、落叶,甚至死亡。 水分吸收少于消耗,由于缺水,花卉呈萎蔫现象,严重缺水就会使花卉枯死。花卉品种繁多,需水量也各有差异,就是同一种花卉,在其生长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也不尽相同。按照花卉对水分需求的不同,大体可将花卉分为旱生、水生和中生3大类: 1、旱生花卉:梅花、紫薇、西府海棠、蜀葵、南天竹等和多肉花卉均较耐旱。 2、水生花卉:荷花、睡莲、菖蒲、水竹等。 3、中生花卉:在湿润的土壤中能良好生长的花卉。绝大多数花卉都属于这一类型,如玉兰、白兰、腊梅、桃花、山茶、紫荆等。 为什么浇水过多花卉会死亡? 盆花浇水过多,使土壤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土中空气被水代替,这时外部空气也不能进入,因而造成土壤缺氧,根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生理功能降低,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受阻。 同时由于土壤缺乏氧气,土中具有分解有机物功能的好气性细菌正常活动受阻,影响矿物质营养的供应,这时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和活动,增加了土壤酸度。 由于丁酸菌等大肆活动,产生了硫化氢、氨等一系列有毒物质,直接毒害根系。与此同时,由于缺氧植株大量地消耗了体内可溶性糖而过多地积累了酒精等物,导致光合作用大大降低,最后使花卉因饥饿而死亡。 在养花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由于浇水过多,造成花卉根部变黑腐烂把花“淹死”的事例。因此,培育花卉时浇水要注意适量 浇花用什么样的水好? 水可按照含盐类的状况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含盐类较多,用它来浇花,常使花卉叶面产生褐斑,影响观赏效果,所以浇花用水以软水为宜。 在软水中又以雨水(或雪水)最为理想,因为雨水是一种接近中性的水,不含矿物质,又有较多的空气,用它来浇花十分适宜。如能长期使用雨水浇花,有利促进花卉同化作用,延长栽培年限,提高观赏价值,特别是性喜酸性土壤的花卉,更喜欢雨水。因此雨季应设法多贮存些雨水留用。 在我国东北各地,可用雪水浇花,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需将冰雪融化后搁置到水温接近室温时方可使用。若没有雨水或雪水,可用河水或池塘水。如用自来水,须先将其放在桶(缸)内贮存1~2天,使水中氯气挥发掉再用,较为稳妥。浇花不能使用含有肥皂或洗衣粉的洗衣水,也不能用含有油污的洗碗水。 对于喜微碱性的仙人掌类花卉等,不宜使用微酸性的剩茶水等。此外,浇花时还应注意水的温度。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浇花,水温与气温相差太大(超过5℃)易伤害花卉根系。因而浇花用水,最好能先放在桶(缸)内晾晒数小时,待水温接近气温时再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end-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zc/3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君子兰的栽培养护和管理方法,你了解多少
- 下一篇文章: 文学常识之中国四大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