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菌小课堂端午说艾
石蒜菌,植物重度痴迷症患者,热爱绿化的杨浦土著,爱摄影的乐天派,资深吃货一枚。每周五分享一种植物,轻松科普,顺带美图。 这位童鞋,说到端午节,你会想到什么植物呀? 嗯……粽子,大肉粽,蛋黄肉粽。 呃…我问的是植物啊! 艾草呀! 可是它在园林范畴是一种野草呢… 那不是挺好么? 好吧,那就聊艾草! 艾Artemisiaargyi 你没事别叹气啊… 哎… 系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浓烈香气,高度一般在80-厘米。叶厚纸质,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型较多,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羽状深裂;中部叶卵形或近菱形,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半裂;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不分裂,甚至椭圆形或披针形。花为椭圆形头状花序,分为雌花和两性花;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紫色;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果实为瘦果,长卵形,花果期7-10月。 该种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蒙古、朝鲜、俄罗斯地区也有分布,日本有栽培。在杨浦区范围内,可以到新江湾城的生态走廊碰碰运气,余下就只能在一些旧式小区内偶尔遇到。 艾与端午 其实说到端午,无论从民俗还是历史,都离不开艾这种植物。那问题来了,艾与端午之间到底有什么难舍难分的秘密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艾草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农历五月初五以后,艾草就进入了生长的成熟期,此时采摘回的艾叶,质量最好。(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艾全草入药,在古代是一味很常用的药,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将它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的常用药,所以艾能治百病,说不定还远不止种。既然是那么重要的药,通过民间的口传,适时的采集就变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中医理论中,病常常跟邪联系在一起,身体中“正”和“邪”相交就会发热,正胜邪病就愈,相反就更严重。这个“邪”常常就与传统思维中的妖魔鬼怪联系在一起。既然艾这种植物有这么大的作用,被民间用作驱邪就很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在端午节就有了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更有打油诗“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流传甚广。 艾的历史 明代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把艾归在药谱中:“艾,一名医草、一名冰台、一名黄草、一名艾蒿,处处有之……”其中记录了五月初五的采摘时间,艾可以治疗疾病,以及艾灸的治疗等信息。 说到艾,最早在《诗经》《离骚》等古诗词内均有记载,而《荆楚岁时记》则是把艾与端午记录在一起的古书,其实吃粽子、纪念屈原、划龙舟还有艾草,都是分开的事情,只是都很巧合的发生在端午,久而久之就把他们与端午佳节联系在一起了。 识别时间 其实艾草还是比较难认的,特别是在野外,但艾草的味道,大家都很熟悉,闻一次就会有很深的印象。所以这就好办了,凡在野外看到叶子有背面银白色,且常常3深裂的,可以试着用手揉碎后,闻一下。这其实是一个很方便的识别方法哟!各位看官,快去身边试试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zc/2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8月是石蒜最美的时节西湖边,2000
- 下一篇文章: 石蒜菌小课堂美人娇错,是美人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