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佛教中的彼岸日
佛教中的彼岸日秋分 “秋分”是八月中气,秋季到此日平分,所以秋分日也是“中秋”将到的标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仲秋节”就在秋分前后到来。秋分和春分是一年中白昼、黑夜等分的两个日子,处在一年中节气的转折点。 岁时在春分,此去阳盛阴衰、昼长夜短,白日一天长于一天;岁时到秋分,此后阴盛阳衰、昼短夜长,黑夜一天长于一天。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说道:“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阳日损而随阴,阴日益而鸿。” 彼·岸·日 春分、秋分“二分日”别称“彼岸日”,来源于佛教。在佛教中讲,于彼岸期间——春分、秋分日,善行、恶行都会增大果报,劝告人要避免恶行,精进于善行。 到现在民间仍多以“彼岸”称春分、秋分日,并在“春之彼岸”和“秋之彼岸”此二分日感谢先祖、扫墓祭拜。此外,有的修行者,将二分日前后为期七日的期间,视为修身行善的精进周。 彼岸 生死、永生的议题 太阳视行路线在春分、秋分日越天体赤道“彼岸”,而人间的“彼岸”有他界的含意。人离开此岸人间,死后去了“彼岸”那个世界,佛家则指人悟道到达净土彼岸。唐诗僧皎然怀故人诗吟:“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 佛家将有生有死的人间称为“此岸”,超脱生死的涅槃境界称为“彼岸”: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在唐代初年,于今之河南省漯河市有“彼岸寺”盛名传遍全国,乃当时人崇拜的佛教圣地。 可见从古至今, “彼岸”直指生命的核心 ——生死、永生的议题。 阴阳两隔彼岸花“秋彼岸”的扫墓期间,常见火红或是素白的石蒜花盛开。 石蒜花就是龙爪花,在日本叫“曼珠沙华”,源自梵文Majusaka,而它有个令人难忘的别名——“彼岸花”,因为它在“秋彼岸日”前后盛开。 石蒜花 石蒜叫“彼岸花”真的非常贴切。不仅它的盛开期在“秋彼岸日”,而且常见这种花群聚开在墓地。石蒜的花叶不两生的特性,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此岸”与“彼岸”不相见的特征。 “彼岸花”叶落花开、花尽叶生花叶总是两不相见,恰恰似阴阳两界相隔,生死茫茫两不知。 秋分、春分循着天地和合之气而生、而成;此岸、彼岸,依着生死轮回的定律而住、而往。人生有生老病死之哀隔、成住坏灭之难超,鸿飞远逝,只留得雪泥鸿爪,瞬间消融无痕。脱此凡律有仙方妙法乎?历代多少帝王、名士和修行人追寻着登彼岸永生之道,千万年来得乘月几人归? 明代胡应麟诗中有语:“迷津航易度,彼岸筏难寻。”(《结夏西山诸佛刹效初盛体为排律十首其七》)诚然也!又非然也!人生迷深难自觉,解彼岸的迷津,更是难倒千秋万代人。 人间善、恶二分,而修持行善不仅止于二分日时。秋分之后,阳日损而随阴,故行善以练精神勿随阴日损。 争分夺秒内省修持,修去后天的观念、执著,若白色彼岸花之归本真,彼岸不亦近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pz/5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识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知识锦囊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