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第推送

节气小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

初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二候蛰虫坯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谨塞之也。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日: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节气诗词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三用韵.其三

[宋]杨公远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禅林下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一—[唐]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秋分,二十四节气最具禅意的一日。宋代李朴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自此,有了“平分秋色”一说。秋日本静,又逢秋日两分。人间平分秋色,天上月只一轮。世间人事,不过散聚离合。有舍有得,有分有合,一如秋日叶黄花落,一如秋日桂香枫红,皆在秋气风物之中。

禅,在中国文化根基之处。禅在茶中,在画中,在书法中,在诗文中。枯山淡水,随心而动。谈起禅诗,唐代诗僧寒山有两句最是灵动,“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颇有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风致。唐代诗人马戴这首《送僧归金山寺》,亦是如此,秋分送别,禅心尽在。

马戴,字虞臣,唐武宗会昌年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晚唐著名诗人。后人评价甚高。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讲,论诗作成就,“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清代叶矫然在《《龙性堂诗话》续集》中,更将之与王维并举,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其诗以五律见长,深得精髓,常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

马戴的诗,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西北金山之上,始建于东晋,下临大江,江南禅宗名刹之一。这座古刹,就是《白蛇传》中的地标建筑。《白蛇传》成型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晚唐时候,尚无传说。或许,正因见于历代诗人词客的笔墨之中,方才有了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马戴此诗,也是一例。

金陵山色里,

蝉急向秋分。

秋日送别,最是心意怅然。春决之痛,不敌秋别之伤。诗人与僧友金陵相别,忧思深重。山中分离,又见秋色萧疏,伴着凄切蝉鸣,诗人心意低徊。秋分蝉鸣,不似盛夏欢悦、热烈,只闻阵阵潦倒与声声叹息。昔年,唐武宗时一场会昌灭佛,毁尽无数山寺,遣散无数僧团。寻常离愁,不能与马戴此诗同日而语。

迥寺横洲岛,

归僧渡水云。

金山寺与金陵城,相距甚远。洲岛横绝山寺远,路遥迢迢不可及。江天一色,茫远无尽。僧友欲归,须得渡江。马戴信佛,广交僧友。此诗离愁,最是沉痛。马戴有生之年,亲历会昌灭佛始终,金山寺也毁于一旦。唐武宗驾崩之后,唐宣宗即位,重拾佛教,敕复佛寺。然而,已无僧德愿意弘法接众。

相传,唐宣宗将此事交由虔信佛法的宰相裴休处理。裴休有意迎请禅宗沩仰宗初祖灵祜法师出山,法师应允的唯一条件,便是裴休送子出家,以敬礼佛之。故而,裴休便以皇子恶病不愈,代皇子出家为由,送子出家,拜密印寺主持灵祜法师为师。据说,这个儿子便是后来金山寺的“开山裴祖”法海师。

夕阳依岸尽,

清磬隔潮闻。

时已日暮。夕阳西下,依岸而尽,可见云水之远。僧友渐行渐远,背影点滴消散。寺中磬声荡漾而来,既仿佛近在咫尺,又分明山水相隔。人间道路,远亦是近,近亦是远。有时,天地广大,无穷无尽。有时,沧海一粟,不过刹那。世事无常皆寻常,就像人与人的分离,有时一别便是一生。

遥想禅林下,

炉香带月焚。

人生相遇,自是有时。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久合必有散,远水终靠岸。一切告别,都是注定。所有别离,都是修行。眼界,便是心界。诗人一笔宕开,越过从前,超脱当下,看到的便是:远山禅林之境,带月焚香之景。眼见秋分离别之日暮晚景,心看僧友归寺之静好万相。

人世离苦,终有佛渡。

秋期半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宋]谢逸《点绛唇.其二》

桂花浮玉,秋光如许。

论秋分诗词,谢逸这阕《点绛唇》最是切题。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被誉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蘧并称“临川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有“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之美誉。临川才子甲天下,王安石、汤显祖都是临川人。

谢逸,虽是花间词传人,但诗风清新幽折。清代纪晓岚所编《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作“虽稍近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颇有南北朝谢灵运之风致,时人称之为“江西谢康乐”。其文,自由奔放,语词磅礴,不输韩愈、李商隐。又因写下三百首咏蝶诗,被世人称为“谢蝴蝶”。

金气秋分,

风清露冷秋期半。

秋日物候闲静。露白,气金,月明。秋分时候,秋已过半。风清露冷,寒意渐生。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诗经》云:“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秋,属桂花,属红枫,属孤独与思念。唯愿,心有佳人,目极如画。

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李商隐的《燕台四首?秋》有“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之句。自此,“凉蟾”便代“秋月”。秋分时候,天有秋辉月华之满目灿然,地有三秋桂子之十里飘香。桂花香时,秋意最浓。桂花,仿佛四处可见,毫不起眼。李清照爱桂。她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只要闻到,便觉美好。

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近代日本画家巨势小石的代表画作《时令如花一—七十二候?花信风体系更加完整。秋分三花,一候水蓼,二候石蒜,三候桂花。水蓼长在水边,远观似粉色麦穗,很有野趣。石蒜,就是文艺作品中常见的“彼岸花”,花开花落,一念成禅。唯桂花与人,最是亲近,水蓼与石蒜不能与之相媲。

秋分,虽与传统节日“中秋”有半月时间之差,秋分物候常见中秋诗词,尤以圆月和桂花串联最是频繁。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有一阕《念奴娇.中秋对月》便是当中翘楚。词曰:“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素练宽衣,

仙仗明飞观。

谢逸此词上阕写人间,下阕写天上。举头见明月,思之何如,也是常情,天上何如?理应也是“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有琼玉宇,有素衣霓裳,有仙姑仪仗,有月照飞观。不知仙姑是否也有名姓,就像太虚幻境里的“痴梦仙姑”“钟情大士”,抑或是“引愁金女”“度恨菩提”。

霓裳乱,

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遥想仙宫盛宴,仙子群舞,荷袂蹁跹,银桥人散。又有昭华玉管声声不绝,彻夜难断。都说“银桥”乃通往月宫之桥,许是中秋临近,便觉广寒宫近,也未可知。亦不知谢逸词中,天宫仙子的座下,是否也有贾宝玉闻过的,那缕叫作“群芳髓”的香;是否也有贾宝玉喝过的,那盏叫作“千红一窟”的茶。

世事寻常,秋亦将晚。

安小毅温馨提示: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个人防护不可放松哦~

转载请按照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团委和学生会研究生会新媒体“安医大青年之声”()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凝聚青春正能量放飞良医微梦想

文字

来源于《日月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图片

来源于《日月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封面

杨荟尧

排版

张玉亭责任编辑

朱葆珍编辑

高晓妹、杨艳共青团安徽医科大学委员会安徽医科大学青年媒体中心荣誉出品投稿邮箱:ahmuxm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pz/1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