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m.39.net/pf/a_4613572.html

不觉间,来至秋分,秋已过半。

春有百花,秋有月,但其实,秋也有百花,有圆月,有树声。

一年好景,橙黄橘绿,是此时。

“秋是第二个春,此时,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加缪热情赞美的季节,也是此时。

悦舍美学专题课——中国传统色,让我们与莳屿老师一起,从节气,风物、色彩、物语等多个视点,深度立体解读秋分之美,走入秋的深处,放下心中闲事,且来感受此间,正好时节。

我们,不见不散。

《春秋繁露》言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天空高远云淡,冷热相宜,时常风来,桂花清香可嚼。

让我们来看看秋分三侯的代表植物,由此间植物感受秋分意语,触碰秋的真实。

秋分一侯·野蓼蔽泽

蓼,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茎呈赤色,叶细长,色绛紫,味辛辣。夏秋间开淡红色细花。

《诗经》里多“蓼”。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看那蓼草长得高,看那蓼草互相依偎,忽而心有所动,想到父母将儿养育长大,如今却困于这高山峻岭,征期不知何时结束归家,这不能终养父母的终极之痛,由绛紫色的野蓼牵引带来。

秋分二侯·石蒜可观

石蒜,也称龙爪花,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火红,在我国与日本各地均有分布,常做庭院观赏植物。

石蒜有花叶不相见的特性,花期在秋季,花语是优美纯洁,恶魔的温柔。人们常说的彼岸花,就是石蒜。

曾经人们坐在庭院里,秋叶纷飞只是背景,石蒜火红无法忽视,这仿佛彼岸辉映的花朵,令人内心忽明忽暗,一种明艳的幽思。

秋分三侯·岩桂堪嚼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朝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桂花,也称木樨,又名岩桂,仲秋和中秋之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是桂花。

诗人赞它,轻黄暗淡的颜色,小巧轻盈,虽无热闹的举止,却低调温柔,有它的地方,即使看不见身影,依然留下让人难以忘却的芬芳。

有如此动人的香气,又何必要有着浅碧深红的明艳呢?

诗人经历国破,南迁,曾经的情疏迹远,只余香留,枝头桂花经历风霜,却还安然。

桂花香溢远,桂花香可嚼。

曾有这样的月夜。

欧阳修写下一篇《秋声赋》。

在夜里读书时,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一些声音,开始时淅沥,忽而奔腾砰湃,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问童子是什么声音,童子说,“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欧阳修感叹说,是秋声啊,劝告自己,莫要悲秋。书童没有应答,已低头沉沉睡去了。对他而言,声在树间,如此简单。

曾经华枝春满,曾经枝叶落尽,月上枝头,来路清晰。

秋夜有声,周作人先生深知这声音的妙处,在斋前院子里种了一棵杨树,每逢夏秋有客来斋夜话的时候,伴有“淅沥雨声”。

并未听到什么,又像什么都听到了,是秋声。

一叶知秋。

尤其,是被染红了的秋叶。

此时秋叶,由北至南,从高往低推进。从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森林出发,先一点点红和黄,然后是日本的北海道、京都,中国新疆的喀纳斯,东北的大兴安岭,北京的香山,各种色调和层次的红和黄,层层铺染逐渐蔓延。

到后来,就像范仲淹诗里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体察自然的变化,入微,入心,凝结为一种感性。

我们的古人曾细细观察,体会自然种种细微变化,感受它们作用于内心的异同,并为之取上最贴切的名字,这一切,是如此温柔,又如此郑重。关键并非具体色值,而是彼时情境之下的心绪与感受,那一瞬间,可曾感激,记取。

色彩课程的末尾,我们还将体会秋的香气。

香气是自然的存在,并无性别之分,但我们可采撷,记录,保留它。有的味道,慢下来,它就来。

每一种原料与另一种交互糅合,形成香调,层层交迭。香气是流动,变化的艺术。香气如水,浓淡,节奏和指向,每分每秒在变化,产生,随后消散。

每种气味都会过去,我们可以学会让它来,也让它走,静静等待。

主讲老师

罗勇·莳屿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副教授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学士

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

国家一级皮具设计师

瑞典NCS认证色彩设计师

日本小原流花道准教授

课程报名

1、课程体验价:元/人,报名以缴费成功为准,20人名满即止;

2、每月一场,有赞小程序下单;

3、活动因自己原因取消或未能参加,报名作废,费用不退;

4、导航“悦舍美学馆”,新港东海港花园首层;

5、交通站点,地铁“磨碟沙”公交“海港花园”。

Credit:?悦舍ESHE

(图文版权为悦舍所有,参考借用请经授权同意)

了解悦舍

点击下图

悦舍ESH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jc/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