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珍稀植物的ldquo福地
“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这是《华严经》中描述的普陀山。现实中的普陀山也是如此,既是观音道场、佛教圣地,也是很多珍稀植物的家园。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普陀鹅耳枥到华东地区仅存的台湾蚊母树古树群,从单瓣的红山茶到重瓣的普陀水仙(玉玲珑),从沙滩上迎风摇曳的普陀狗娃花到岩壁上悄然绽放的换锦花(乡土石蒜),无不体现着普陀山丰富的稀缺植物资源。普陀鹅耳枥古树普陀鹅耳枥花序台湾蚊母树台湾蚊母树古树群单瓣红山茶单瓣红山茶普陀水仙(玉玲珑) 普陀山公用事业管理中心非常重视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为进一步摸清“家底”,单位组织10余名技术人员开展全山珍稀植物资源野外调查工作。 换锦花(乡土石蒜)普陀狗娃花调查中最大的发现,是普陀山沙滩上仅存的17株珊瑚菜(北沙参),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名贵的中药材,在华东区域已处于濒危状态,目前仅存于舟山普陀山和桃花岛。为保护好珊瑚菜,普陀山公用事业管理中心立即制定抢救方案,划出栖息地,建立小型保护区,禁止盗挖盗采;加强珍稀植物的繁育研究,逐步扩大种群数量与栖息范围。 珊瑚菜(北沙参)另一种引起调查人员兴趣的植物是普陀杜鹃。普陀杜鹃是近年来普陀山发现的新的植物品种,仅存在于普陀山及周边岛屿。与映山红相比,其花色呈现出淡雅玫红色,叶子半常绿,更显优雅,是优良的筛选品种。普陀杜鹃为进一步保护和发掘普陀山珍稀植物资源,普陀山公用事业管理中心成立普陀山植物资源保护小组,一方面对普陀山珍稀植物进行保护和繁育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研究成果在山地园林的应用,打造出具有普陀山特色的园林景观。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上来讲,普陀山之所以能成为很多珍稀植物的福地,与禅宗文化的慈悲和大爱是分不开的。千百年来,禅宗文化为主的普陀山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对动植物的保护,才造就了普陀山所有珍稀植物的“福地”。保护好这些珍稀植物,不仅能够丰富物种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一定程度体现普陀山景观特色。这也是当代普陀山园林工作者的使命---让普陀山成为这些珍稀植物永远的家园。 文字:刘春涛 图片:欧丹燕、于再平 校对:石冬冬 审稿:刘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jb/5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秦淮这里的紫薇开了,等你来
- 下一篇文章: 上海市林业总站赴金山实地调研玉簪和石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