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不开的安全问题
谷氨酸钠,即味精。味精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调味品,但西方国家很少用。很多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味精会对人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果过多摄入,会干扰神经系统的自然规律。因此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食用过量的味精之后会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幼小的小老鼠、小鸡受味精的伤害最严重,会破坏脑神经和视神经。另外,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 合成食用香精食用香是发展食用香精的基础,其发展的重点趋向于天然香料和(或)仿同天然香料。国内外相继合成一大批新的含氮、含硫和含氧杂环类的食用香料,如吡嗪、噻吩和呋喃类化合物等,并进一步配制成不同香精,用于各种方便食品、人造食品如人造牛肉、猪肉、鸡肉和海味类食品等,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但这些香味是非自然的,需要对其进行强制性使用(强制性国家标准----GB)以限制其使用量。 合成食品香精的安全性必须经过长期的使用才能确定。大部分香精的危害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表现出来,这些物质常常危害人类的生殖系统,同时多数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如丙烯酰胺、氯丙醇等对人体的生殖毒性、致癌性等。在食品制作过程,食用香精用量较小,一般对健康危害不大。但是如果用了人工合成的食用香精,同时使用了非法化学成份,长期过量摄取,可能造成人体中毒,造成肝脏损伤,影响肝脏解毒功能。 明矾类膨松剂这类膨松剂很多,在膨化食品和糕点中,为了提高口感通常会加入含铝的膨化剂。铝很容易积蓄在人体内,摄入过多容易增加痴呆的风险,另外还可能造成钙流失,抑制骨骼声张而造成软骨病。国标规定可以加入膨化食品中的膨化剂其中多种含铝,譬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增稠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状,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增稠剂可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的作用,中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剂品种有39种。毕竟增稠剂不是食物的正常成分,进入人体内不会被吸收,化学增稠剂对人体安全还可能造成伤害。如放增稠剂的很多食物和饮料当中会有其他的合法添加剂,会导致比如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应尽量避免化学合成的增稠剂。 应当指出的是,人们往往认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许多天然产品也有一定的毒性。在卫生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以下天然的原料禁用:八角莲、土青木春、山莨菪、川鸟、广防已、马桑叶、长春花、石蒜、朱砂、红豆杉、红茴香、洋地黄、蟾酥等59种。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jb/3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公园里常见的100种路边植物大全,看看
- 下一篇文章: 胡歌带你去车墩松江亲子游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