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21种药物敷脐疗法
脐疗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有熏脐、蒸脐的治病方法;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脐疗的记载;文献《黄帝内经》、《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有详尽论述,这成为中医脐疗的理论基础。 时下,脐疗这一古老的医疗手段和方法正在悄然兴起。医院针灸科,每天做脐疗的患者不下几十号人,针灸诊室烟雾缭绕、药香四溢。脐疗因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立竿见影而备受青睐,特别适合服药困难的婴幼儿及老年人。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脐疗曾被历代医家广泛用于内、妇、儿、外等各科疾病的防治。 药物敷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与口服药物的内治法一样,对错综复杂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审因辨治,选药配方敷脐,使药物的气味通过脐部吸收,由诸经百脉运送全身,以调气血、和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脐”与命门平齐,为腹部之“缺”,又为元神出入之处,故取名“神阙”。神阙位于任脉与冲脉交会处,并与督脉互为表里,是通向全身各部的一个关键要道。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最薄,敷药最易吸收;而且药力可不通过胃肠、肝脏代谢,经皮肤吸收后直接由脐下、腹膜下密布的静脉网和动脉分支输布全身各部,故药物有效成分破坏较少,这是口服药所不及的。 药物敷脐的具体做法是:将鲜植物药捣泥或干药研粉,加酒、醋、蜜或水等调糊敷脐即可。由于此法简易、安全、疗效好,尤其适宜儿童和妇女各种疾病的防治。 这里介绍常见病验方数则,供参考选用。 1、小儿夜啼 ①细茶叶适量嚼烂敷脐,适脾虚夜啼。 ②理中丸适量,温开水调糊敷脐,夜敷早揭,适脾寒夜啼。 2、小儿盗汗 五倍子、煅龙骨粉等量,冷开水调糊、敷脐,纱布固定,1日1次。 3、小儿积滞 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混匀、敷糊敷脐,每晚1次,连用3~5天。 4、小儿惊风 芙蓉花嫩叶6片,切碎捣泥,鸡蛋1个,和匀,煎后取适量敷脐,可缓解症状。 5、小儿癫痫 吴萸适量研粉置脐窝内,胶布固定,7~10天一换,用于发作期。 6、小儿麻疹 阿魏0.2~0.4克,置脐窝,上贴黑膏药,连用5天。 7、驱蛔虫 ①白杨树皮、石蒜各30克,共捣泥敷脐,1日1次,每次2小时。 ②花椒15克,贯众、苦楝根白皮各30克,水煎成糊状,敷脐,纱布固定,每日换1次。 8、小儿腹泻 ①苦参末1~2克,温水调糊敷脐,伤湿膏固定,每日换1次。治急性、热性腹泻。 ②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末,每次取1克敷脐。治虚寒腹泻。 ③白胡椒10粒研末,熟大米适量,水拌,做小饼贴脐,每日换1次。治小儿受凉腹痛、腹泻。 ④吴茱萸10克研粉,醋调敷脐,纱布固定,治一般腹泻。 ⑤车前子5克,六一散10克,共研粉,取适量置脐窝,上贴伤湿膏,每日1次,适于湿热腹泻。 9、经痛 ①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粉,以黄酒调匀,敷脐。 ②肉桂10克,吴萸20克,茴香20克,共研粉,用白酒适量炒熟,趁温热敷脐,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3日,治寒凝气滞之痛经。 10、白带 芡实30克,桑螵蛸30克,白芷20克,共研粉,用米醋调糊,取适量敷脐,固定,每日换1次,连用一周。适于肾气不足引起带下病。 11、月经量多 生地、地骨皮各12克,丹皮、黄柏、青蒿备10克,共研末,醋调成糊敷脐,每日换1次。 12、闭经 香附2克,桃仁1克,水蛭1条,共捣糊敷脐,用伤湿膏固定,2~3天换一次。 13、妊娠水肿 桂枝、茯苓、苍术、白芍各3克,共研末,用生姜汁调和敷脐,适宜肾虚水肿。 14、妊娠呕吐 丁香15克,半夏10克研粉,用30克生姜煎浓汁,调以上二药粉成糊敷脐,每日1次,连敷3~4日。 15、失眠 珍珠粉、丹参粉等量,加适量硫磺粉,用麻油调糊敷脐,上盖塑料薄膜,纱布固定,3~5天更换1次。 16、便秘 大黄粉适量,醋调成糊,敷脐,纱布固定。 17、眩晕 苍术、防风、半夏各10克,丁香、肉桂、白芥子各6克,共研粉,用适量姜汁拌糊,敷脐和两耳尖上方,胶布固定,每日1次。 18、尿路感染 葱白5根,捣泥敷脐,每日1次。 19、尿血 莴苣菜适量,捣泥敷脐,每日换1次。 20、遗精 五倍子30克,黄连5克,共研粉;每次取10克,醋调敷脐,上盖塑料薄膜,固定。 21、感冒 杏仁、紫苏叶、白芷各10克,共研粉,加白蜜适量,连须葱白3根,生姜1片,捣泥、搅匀。 注意:脐疗禁忌 (1)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 (2)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避免脐部对着风口。 (3)局部加热,比如艾灸,要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 (4)神阙穴宜敷、熨、灸,不宜针刺。 (5)应尽量在医生诊断、指导下脐疗。 更多精彩内容请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jb/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警惕叶片发黄发软发蔫有可能是烂根
- 下一篇文章: 阳台蔬菜之防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