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石蒜属是一个泛东亚分布属,

除了目前我认为存疑的银膜石蒜Lycorisargentea被认为仅分布在缅甸之外,其余各种均产于中国、韩国、日本,并且我国是其毋庸置疑的分布多样性中心,目前已被命名多个原种、二倍体杂交种、异源三倍体杂交种。

(更新一下前几年做的一张中国石蒜属植物图)

同样,石蒜属植物的种间杂交在野外是非常容易产生的,并且目前该属有20余个分类名称来源于杂交,许多杂交种的身份仍未被证实,本次的工作就是解决石蒜属杂交种身份混乱的一个小工作。

02分类命名历史

年,植物学家GenichiKoidzumi基于采集于日本西南部的标本命名了秋季出叶的Lycoris×albiflora,并且基于一些后续的分子与细胞证据,结合石蒜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该种是秋季出叶的特劳布石蒜(钟馗石蒜)L.traubii与石蒜L.radiata的二倍体杂种,核型是2n=17/18。

(乳白石蒜发表的原始文献记录)

年,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16卷》,石蒜科由徐垠、范广进等专家编撰,他们使用Lycoris×albiflora这个名称,指代一种产于江苏的石蒜,并中文描述它春季出叶,中文名叫做乳白石蒜。

(截图来自中国植物志)

年,在一次南京的学术会议上,来自杭州植物园的石蒜属植物育种专家林巾箴老师等人基于人工杂交的换锦花L.sprengeri♀×中国石蒜L.chinensis♂的杂交组合命名了秀丽石蒜L.×elegansJ.Z.LinetHsu,但他们并没有提供特征集要,也未提及模式标本信息,因此该名称是一个不合格发表的裸名。

年,徐炳声、林巾箴、俞志洲与日本的SiroKurita合著了目前最为权威的关于石蒜属分类整理的文献“SynopsisofthegenusLycoris”,将L.×elegans作为L.×albiflora的异名处理。

03本次分类处理

经过长期的野外调查,我们发现安徽、江苏、浙江野外存在符合《中国植物志》描述的春季出叶的“乳白石蒜”,介于中国石蒜(2n=16)与换锦花(2n=22)分布的重合带上,经过染色体核型、叶绿体基因组和形态的研究,发现这个“乳白石蒜”核型为2n=19,母本为换锦花,形态与核型的证据都支持其父本为中国石蒜。此外,我们引入了林巾箴老师人工杂交得到的秀丽石蒜,同样进行了染色体、叶绿体基因组与形态学分析,发现秀丽石蒜与“乳白石蒜”实际上是同一个杂交组合产生的。

(三种石蒜的核型图

A、D中国石蒜;B、E秀丽石蒜;C、F换锦花)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相关的石蒜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可以看到秀丽石蒜L.×jinzheniae与换锦花L.sprengeri相互嵌套形成一个Clade,可以推断换锦花与秀丽石蒜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上是无法区分的,并且本树支持乳白石蒜L.×albiflora母本应该是石蒜L.radiata)

(秀丽石蒜与其亲本的形态比较,★为人工杂交个体)

由于Lycoris×elegansJ.Z.LinetHsu是裸名,为了避免混淆,同样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工作纪念林巾箴老师,因此将其命名为L.×jinzheniaeS.Y.Zhang,P.C.ZhangJ.W.Shao,中文名仍然使用林巾箴老师起的秀丽石蒜,以和真正的日本产的乳白石蒜L.×albiflora区别开来。

(相关种的区分表)

04讨论

有些老师或许会觉得,石蒜属命名这么多杂交种,有必要吗?

确实,因为石蒜属的种间杂交太普遍了,无论是人工杂交还是自然杂交。但纵观石蒜属的分类历史,许多杂交种最初是作为原种去发表的,因为他们确实在形态上和亲本显著不同,分类学家们发现这些不同之处就直接命名了新分类群,而且这些名称也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只是后来许多学者通过分子、核型的手段证实了他们的杂交种身份。由于目前已经命名了大多数杂交种,如果未命名或未被正确命名的杂交石蒜如果得不到有效命名的话,石蒜属植物的名称在科学研究、园艺应用当中,需要被使用时,将会更加混乱,所以目前我认为命名这些杂交种是有必要的,前提是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杂交种身份。文章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gy/1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