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13/6012.html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年春,大雪,坐上当时还有卧铺的长途大巴车,辗转从鄂西南山区来到了闽南沿海小镇,在看到大海惊叹的同时,又何曾想到:这一呆,就是十年。

阔别十年的家乡,是陌生的;但真当踏上那片土地之后,又是那么的熟悉,除了感觉一切事物都变小了以外,尤其是门前那个小院子,怎么会那么小,记忆里明明很大的啊…

01

山里出生,海边长?大

从记事以来,关于家乡的片段总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浮现出来,就像一直陪伴着你的影子,只要你向后看,它一直都在,不曾远离。

闽南的这方小镇,有一个美称,叫海滨邹鲁。渔民文化造就的朴实民风、矗立在滨海沙滩上的大风车、日落时分海浪拍打着的礁石…很美,但却始终少了点叫归属感的东西。

(图中出镜的是我的小侄女)

十年间,回去过两次:年暑假,回去办身份证;年暑假,高考结束。

上大学之后,年暑假因为要去支教,没回成;年暑假,回去了;年暑假要准备考研,没回成;年暑假,本科毕业,回去了,也是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20天;年中秋,回了。

之所以都是暑假,是因为外婆和奶奶的生辰在此期间,且仅仅隔了四天。

还以为已经是回去的很频繁了,原来才5次…

02

卢家坳|爷爷奶奶家

卢家坳,这里也是我的户籍所在地,记忆里那片很大实际却很小的院子就在此处。

年,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火灾,一座还算挺大的木房子,只花了一个下午,便成了一片灰烬。那时的我还沉浸在看北京奥运的欢乐中,但父亲和母亲却悄悄流下了无声的泪...

年,我回来了。察觉到不是院子变小,而是我长大了;看到铺满瓜藤的一片空地,曾经那里有一所房子,住着一家人。

(真就残垣断壁)

离此地最近的集市叫“东流司”,每月固定几天去“赶集”,山区的人民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货币交易,获得日常所需的物品,其他时间则进行农耕劳作。“赶场”那天,各种土生土长的蔬菜、刚宰完被吊起来的猪、黄黄的小鸭子、叽叽喳喳的小鸡仔还有各种服装类的摊子,好不热闹!

(这个酷酷的小伙子是我堂弟)

年,爸妈一起回来跟亲戚们分享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诞生的喜悦。刚回去那会儿,同辈当中,没有一个是熟悉的;经过几天的玩耍,便慢慢熟络了起来,后来这几个弟弟妹妹也成了我回去之后仅有的玩伴。

父亲他们几弟兄酒足饭饱之后难免会“想当年”,往往想着想着眼眶就湿润了,当问起为何年年过年都不回去时,他总是笑而不语,原因其实并不难猜。

年,赶在中秋之前回到了这里。这次跟往常有点不同的是同行的只有我自己,弟弟妹妹们也都在学校,正值高三,放假也得等到国庆。第二天,趁着他们下课期间,去看了看还在学校奋笔疾书的孩子们。

有个小插曲,本来已经跟两个班主任打过电话说下午要去送点东西,结果等了半天只等到一个,先来的小伙子着实让我有点惊讶,一看穿着打扮就知道这小子恋爱了(后面也证实了这一点),不得已只能由弟弟去班里叫姐姐了,这小姑娘也真是,姗姗来迟还毫无愧意。下午的下课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算了,比起河北某高中这好像又不值得吐槽了),妹妹来的时候已临近上课钟,然而,我就眼睁睁看着她从教学楼慢慢悠悠晃到校门口,到跟前二话没说先是塞给我一张纸条让我回家再打开,exm???这姑娘还真是处事不惊,后来得知她已经跟班主任请了假,于是我俩在校门口,隔着电动门,从上课铃聊到下课铃...期间除了得知那小子谈恋爱的情报外,还收获了一腿的包,以及她没来的原因是班主任通知错了人…

不得不感叹,原来他们都已经长大了,逐渐褪去年少的青涩…

说回卢家坳,它是村子里的一个组(上个时代的分级方式),从县道分叉之后,进组的唯一通道是一条单行泥泞小道,与县道其他的分叉水泥道格格不入,仿佛在向路过的人昭示,这是一方即将荒废的土地。听年长一些的人说起,原因无非是缺少了某种关系,鲜有人问津。

和大多数农村类似,常住的往往只剩老人和孩子,老年人适应不了城镇生活的喧嚣而甘愿享受这一方清静,孩子则是父母无暇照看而无奈留守。

当我刚把椅子搬到门口准备坐下时,屋檐下面有株红色的花,格外的吸人眼球,那是彼岸花没错了,可家里人不这么叫它,它有自己的名字--红花石蒜。比起这两个名字,我更喜欢它的梵文名“曼珠沙华”,也是最近刚听到的一首粤语歌的名字。

我曾经换上爷爷的旧衣裳,视图去周边山林小道寻找儿时还残存的记忆,不管是东南或西北,结果都是“此路不通”。爷爷家什么都没有养,记得有一次小侄女回来,从集市上带回了两只小鸭子,询问后来它们的命运,奶奶说被爷爷给打死了:天黑了在田里不回来,怎么都赶不动,盛怒之下,它就魂归天堂了。我问怎么不养条狗或者喂个猫呢,爷爷说啊,咱家的屋场不适合养狗,容易咬人,咬到人就划不来了;至于为什么不喂猫,估计是不喜欢吧。

来时之前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和土壤都很湿润,抱着雨后寻宝的心情,到处瞎溜达。挂着水滴的青桔,显得更酸了;偶遇一只几个月大的兔子,不是野兔,拿根草它就过来了,长耳朵很有肉感;还有怕人的狗子,怎么骗都骗不过来。

在城里的叔叔伯伯姑姑们会时不时就一起上来在爷爷家聚个餐,食材自带、柴火自烧、饭自做、碗自洗,忙忙乎乎就是一天,想来爷爷奶奶的日子也不会太寂寥,只是每逢过年都会念叨:只差老五一家了。

门前有棵桂花树,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九月桂花香”,对于它的嗅觉记忆,停留在了不知道是几岁的时候,那股又香又甜的气息,何时才能重温。

03

土家沟|外公外婆家

年,我在这里上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和二年级的上学期,全校三个年级,其中包括学前班和一、二年级,但只有两个老师(其中,语文老师杨老师还曾在年我高考回去之后托人送来了祝福),我们班上只有十几个同学,上午上语文课,下午上数学课,偶尔在天气暖和的冬天,老师会把我们带到外面上课,有太阳照着,暖和些。

依稀记得,每天两毛钱的零用钱,只舍得花一毛钱在中午买根辣条解解馋,两毛钱的炸土豆我是没吃过的,更不用说五毛钱的干脆面了。

那个时候的课间活动是打弹珠、跳皮筋、抓石子、打纸包子…争分夺秒,不会浪费一丝一毫。而现在,农村小学作整合,学校改成了村委会,还在的孩子只能去更远的地方上学。

外婆家记忆中的样子,有石头做的水缸、据说比我妈年龄都大的木盆、凹凸有致的台阶以及门前那棵已经不在的橙子树…

外婆家养了一群老母鸡和一只公鸡,准时打鸣、准时回笼。在外婆家住的那一年,还有头黄牛,自然而然,放牛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肩上,它也是我那个时候唯一的玩伴。它很乖,我把它牵到山上,就放它自己去找吃的了,而我要么去砍柴,要么去山里找新奇玩意儿,它吃饱了也不会乱跑,乖乖在哪儿等我回来一起回家。听外婆说,我走后没几年,因为用不上它,就把它给卖了,黄牛住的牛圈也给拆了,就像它从来不曾来过似的。

这次回去的正巧,是稻谷收获的季节。来的路上,马路被占了一半用来晒谷子,田里也尽是刚收割完剩下的稻茬,空气里是一股清甜的稻子香。

刚放下行李,碰巧看到屋前有人在打谷子,忍不住也想过去体验一把打谷子(小时候的打谷机是人工驱动,也就是用脚踩,当时觉得特别好玩),但是走近一看,却发现早已改成机器驱动,只好作罢,彼此都不认识的我和他们,寒暄两句便走开了。

比起红糖糍粑,我更喜欢吃用柴火的余烬烤熟的白糍粑,没有多余的味道,只有糯米该有的米香,好吃不腻,或者也可以沾点白糖。

因为临时计划有变,跟外婆约定的日子推迟了一天。外婆前一天买了鱼,用盐腌着,只是过了一晚上而已,还没有完全变臭,我把它做成了酸菜鱼,没有吃出任何异味。我就嘀咕要是有冰箱就好了,外婆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过年的时候要浪费好多菜:家里来亲戚做了一桌子菜,又吃不完,外公外婆也吃不了多少,外婆说她总是要把菜放到臭掉才舍得倒…

我问外婆咋不买一个啊,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没必要,弄过来也麻烦,还不会用…这些说辞似乎很熟悉,是的,跟前几年说的是一模一样。我望向门外,外婆只有三个女儿,我妈长年在外,两个姨娘也有自己那本难念的经。不等了,我骑着小摩托就杀向了东流司,不过十公里而已,卖家上门送货,前后不过两小时,外婆家多了台冰箱,买了七八种不同口味的饮料,外婆爱喝。只是教了外婆上面可以放什么、下面可以放什么(冷藏和冷冻的差别罢了),买了一大袋保鲜膜和保鲜袋,够外婆用一阵子了。外婆很开心,以后就不用担心会浪费东西了…

当晚是中秋前夕,月亮它亮得有点过分,我只好拿出手机拍下它的犯罪瞬间。

外婆家的水源是二十米外的一口水井,一家独用,只因水井地势比房子低,没办法弄自来水,只能靠人力来挑。

一大早就看到外婆在洗衣服,然后拿到河边去清洗,我顿时就觉得很是麻烦,夏天衣服尚且还轻,那冬天呢,那么厚重的棉衣洗起来得多费劲啊…想来自己曾经也手洗过冬天的衣服,水甚是冰凉、厚衣服难搓难拧。我问起外婆冬天的厚衣服是怎么洗的,她说有时候实在洗不动会去借用别人家的洗衣机,但又不好意思经常去。

我本打算当天离开外婆家去爷爷家里,如果是以前我会告诉我妈让她们几姐妹去解决,但从这几年的表现看,等是没用的。外婆不让我去买洗衣机,她说太贵了,留着钱我自己用,而且她不会用洗衣机...我说我把你教会了我再走。于是,同样的路线,同样的店家,同样的烈日,没有自来水的原因,给外婆选了台半自动的,操作确实有点费劲。经过几次实践,外婆也能在一个人的情况完成所有的操作,外婆看着洗衣机,嘴角忍不住的上扬,就像买了新车的你,总忍不住要拿衣袖去擦一擦。洗衣机放在了门外,外婆宝贝似的怕它晒坏了,里三层外三层地挡着,的确,过了中午,门前就要被晒到太阳落山,本来还有一些芭蕉树可以挡一挡的,被我爸一顿风水学忽悠,我外公就把它们都砍了。

早晨的雾,山间的竹,崖上的阳,还有鸡鸣犬吠,流水潺潺…确是一方净土。

04

未完,可续?

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

这是我给女儿讲的第一段记忆,应该也会是最长、最深刻的一段,不知日后女儿帮我回忆起这段记忆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境和心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suana.com/ssjb/9773.html